回應:「工頭堅部落格」關於BBS與校園人脈網

在工頭堅大哥的部落格上,看到了這一篇 一點回應:關於BBS與校園人脈網

剛好與最近在寫的報告有直接個關聯,也就這麼不小心的廢話了一堆東西出來~

恩,我了解你的意思。
但是,facebook 目前還有卡在年齡層的問題,雖然已經慢慢看到一些高年齡層使用者,但是比例上還是有限。我在多倫多大學當中,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大家都有 facebook 而且也都在用,但是,總覺得在否些層面上好像又跟在台灣使用的 SNS 模式不同。而 facebook 也確實當時好像只是通訊錄而已。

而這也是我自己觀察跟感受到的多倫多大學裡面,社交活動基礎於已存在的連結,也正如你所題到的「即存連結」。而大學生活當中,你的同學們幾乎是你生活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一同唸書與做功課,我想這也是 facebook,無名,PTT 這些能夠捲成這樣的原因之一。但是,如果今天是在大公司裡面或者社會人圈子當中,光是同僚之間可能產生的明爭暗鬥就已經讓這個「連結」變得相當的薄弱。而 facebook 慢慢的有年齡層上得改變,其實也因為學生會畢業。而手頭上有一篇在 Fortune 2007 十月份當中發表的一篇文章裡面有提到一個問題,當這些大學生進入社會之後,工作環境,生活圈的改變,以及其他雜七雜八的事情,會讓他們的生活開始慢慢脫離 facebook 原先的族群。而文章當中也提到作者本身的兩個女兒在使用 facebook 的原因,其中一個很有趣,「思鄉」。這或許,也是我目前非常熱衷使用 internet 的原因之一,因為網路的關係把人的距離拉近讓在外地唸書的學生能與以前的同學繼續保持聯絡而不會有疏離與孤單的感覺。

倒是我這兩天剛好翻到一篇日本的研究報告,指出日本年輕人的有社交上記能上的困擾,日本年輕人在「面對面」的社交活動上有些障礙,相較於北美洲的文化,外國人明顯的容易以「面對面」溝通。也之所以在日本 mobile internet 或者 internet 族群的發展有超脫上述例子的情況。而 mixi.jp 就是一個很不錯了例子,尤其他的使用者群組的分配,相當的有趣。我知道日本在這方面有許多日文的研究報告,可惜,沒有英文版的,不然我還真想拿來放入我的報告裡面。

老實說,現在我已經被手邊的一堆資料搞到完全不知道我該怎麼繼續寫我的報告下去了~ 因為我的論點已經整個亂掉了~ 只好先把所有的想法非常凌亂的記錄下來,或許當寫到一個程度的時候,我會開始發現我想要說的話~ 所以,請大家多多包涵了~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