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吐槽求進步!

DSC_1087

回到台灣來玩車,我最懷念的莫過於當年在 Vancouver Chinese Motorsports Club (簡稱 VCMC)有一票很好的車友,大家總是會在 AutoX 或者 Track Day 的活動中一起討論與交流。(甚至,現在我還是會找在加拿大的車友們,聊在台灣跑賽道遇到的狀況,跟他們討論能如何精進。)

新手剛加入的時候,絕大多數對於「駕駛」這件事情都不是很瞭解,或者有著錯誤的觀念。所以加入 VCMC 之後,就會開始意識到這些差異性,而 VCMC 每年都會舉辦駕駛教育營,把基本且正確的駕駛觀念,汽車運動的基本知識傳達給新手們。

當你開始有了一些基礎觀念與能力之後,接下來的就是不斷的練習,也從不同的活動中開始累積經驗。練習到一定程度之後,你會發現自己閉門造車是不夠的。這時候,你就會想要找跟你實力相當或者更強的人來當你的對照組,讓你了解自己的不足。比如說,有些車友就會在 AutoX 活動中共同駕駛同一輛車。互相的比較自己在成績,甚至用 GoPro 與 AutoX 記錄器記錄與比對大家的駕駛差異性,進而從中學習到自己的不足與他人的優點。

回到台灣之後,要找這樣的環境著實不容易。有時候是自己太嫩,別人說的我聽不懂。也有時候是大家背景不同,我想聊,但是人家也不見得想跟你聊。講太多,人家覺得我在炫耀,或者覺得你在黑白講三小!總之,一直找不到在  VCMC 的那種感覺。

上週參加了一場「賽道新手體驗活動」,原本,只是單純的想盡一點自己的力量去讓新手們體驗到什麼叫做「賽道日」,盡可能的去分享自己這些年來的所學,讓他們覺得這個活動是友善,是好玩的。但,我萬萬沒有想到,咦!?我得到的好像比我想像得多~ 

原本只是單純的想說就帶人家下去跑跑,感受一下賽道駕駛的快感。沒想到,哇靠!變成 23 彎!我還真沒跑過 23 彎!喔耶!賺到 23 彎的經驗值!

然後,很不要臉也不客氣的去跟才剛認識的朋友問說,「我可以試試看你的車嘛?」(這種事情在一般賽道走行會,你誰啊!才不會借你車勒),新朋友說:「ok啊!鑰匙在這裡~」喔耶!讓我試到 Maxxix RC-1 這條聽了好久,卻根本連摸的機會都沒有的輪胎!還加碼讓我體驗一下北美洲 Time Attack 車友們讚不絕口的 JRZ 避震器。這樣還不夠,原來新的 Endless 煞車竟然這麼像比賽車的扎實的安心感!開到這麼順的車,真的有中樂透的感覺呢!

只是跑完賽道一週了,對於那天的賽道表現,我還是一直反覆思考著那天的經驗,也把影片翻出來看了又看,一直試著了解自己哪裡不足。尤其是因為試過別人的車,很喜歡那個感覺,就會反覆思考著,我該怎麼去把 Smurf 也調整出別人車上那種靈活度,卻又有著絕大的安心感。苦思不得其解,終於鼓起勇氣來跟新朋友求教。

「那天車子開起來,Turn-in 很棒,但是,我只要稍微快了一點就一定推頭… 彎中不能太躁進,需要等,不然會有點推。尤其 T4,T16,如果退二檔入彎,出彎油門一碰又會出現空轉,或許是機械式 LSD 的極限,但是,我總覺得在不改變硬體的前提下,我應該調整我的駕駛方式來做到更好的成績。。。」

「避震器前面放軟,後面可以先維持看看」。。。

 

玩車的路上,許多時候,真的是需要有一同追求駕馭目標的車友,大家互相的討論,從中學取經驗,一起進步。真的很開心,在台灣又找到這樣專業的車友。或許,我們可以一起組織一個像 VCMC 那樣的 Motorsports Club,大家是真心的互相切磋學習,不是淪落無意義的惡鬥爭戰,真正的在「駕馭」這條路上,大家一起互相吐槽求進步!

「初體驗」Maxxis RC-1

「心得分享」
昨天有機會試到 Maxxis RC-1,在此之前,我也看過 Speed Academy 這篇測試影片,所以一直很好奇也很想試試這條輪胎。

很感謝 車友 Phil  慷慨的借車讓我下麗寶賽道跑了一節體驗這條輪胎。
測試車輛:Toyota 86
懸掛系統:JRZ 2 ways
煞車 : Endless
輪胎 :Maxxis RC-1 245/40 17 square setup其他動力改裝沒有很清楚確實改了什麼,不過基本上應該是簡單的 bolt-on 動力沒有非常狂,至少跟 Smurf 比起來,動力輸出上應該不會差太多。

First impression,RC-1 比起我過去曾經用過的 Kumho V710 輪胎在還沒有完全熱起來之前的安心度高了不少,而且熱得也很快。或許是 86 本身車就很輕,很多彎我可以完全用拋的進去。彎中的穩定度,指向性,甚至很刻意的去突然變換方向,RC-1 都能很準確的跟上我的動作。胎壁有相當的韌度,不會像一些 R-Comp 輪胎胎壁會偏軟,彎中會有一種不確定的感覺。方向盤資訊的回饋也很足夠,可以讓我很明確了解到輪胎抓地性的變化。而 RC-1 的 grip level 相當的高,T3 我就算是整台車拋進去硬尻,只要開始外拋,稍微稍一下油門,車子會很聽話的回到我想要的路線上。

我有注意到,在麗寶 T4 這個彎道與後面的 T16 彎,如果入彎前的速度沒有控制好,就一定推頭,所以要把 slow-in fast-out 做得非常確實,這條輪胎才能完全發揮它的特性,這點跟 Speed Academy 的觀點是一致的。而且,如果入彎速度不要貪心有控制好,我可以很早就非常放心的下全油門。
比如說,麗寶的 T9,我只要在 T7,T8 的速度有穩住,進 T9 前稍微鬆一下油門,入彎前讓重心往前輪放一下,turn-in 車頭一開始指向 T10 我就可以完全放心的全油直接對著 T10 衝,然後 T11 的尾速就有相當明顯的差距。而且出彎的速度真的相當兇狠,昨天跟在一台比起 86 強大很多的車,從 T7~T10 我可以完全壓制,甚至還需要多收很多油才不會幾上去。而且,因為提早全油,T10 出彎我還必須收油才不會頂上人家,真的令人印象深刻。

不過,RC-1 當然也不是無敵,煞車/減速我想是這條輪胎的弱點。尤其在高速重踩煞車的時候,RC-1 會出現一些不確定性,雖然這台車的煞車很強,可以非常有效的把速度壓制下來,但是,在煞車的過程當中,還是會感覺到車身會有一些些的扭動,煞車腳感有那麼一點點的浮浮的感覺,尤其是在 release 動作沒有完成前不能做大角度的方向盤 input。我也試過如果用拋的入彎帶側煞的開法,雖然,RC-1 的 limit 很高,但也會出現稍微有點不開心的狀態,感覺這條輪胎的 slip angle 稍微小了一點點,所以在入彎的時候真的不能太躁進,柔順變得相當的重要。

整體來說,我從來沒有想過台灣的輪胎工業也已經進步到這種程度,以前在加拿大至少還有聽過用過 Kumho,Hangcook 等的韓國輪胎,像是 V710,RS-3, RS-4 這些在汽車運動圈裡面都還有相當不錯的好評。反而是台灣的輪胎 Maxxis 或者南港輪胎的這類高極端性能的輪胎,相對的就很少聽到,更別說買到了。現在回到台灣,也有機會接觸到這樣的輪胎,然而這麼好的產品卻在台灣也很難看到或者買到,實在真的。。。可惜啊!!

真心希望,台灣的輪胎製造商除了賺錢生存以外,也能多思考一下「品牌價值」這件事情,除了能賺錢的 cach tire 以外,做「口碑」打品牌信任度的性能胎也能多花點心思經營,不說別的,就先讓台灣愛車的朋友們願意花錢買台灣製造的台灣輪胎,才有機會讓這些愛車的朋友們喜歡上台灣的品牌呀!切記,真心想找好物的嫌貨人,才是真正會一直花錢買好物的人啊!真的,讓台灣的車友們愛上台灣製造的好胎,然後大家一起下賽道玩耍,那真的是非常非常棒的事情啊!

最後附上與車友的 86 在賽道上玩耍的片段,真的好開心~

「玩車心情」Project Smurf – The First 100k km…

晚上開車回到停車場之後,我一個人靜靜的望著儀表板坐在車裡許久。。。
Untitled

十萬公里,到底代表了什麼!?

十萬公里的距離,足夠可以繞地球兩圈半;如果開車台灣環島,大概可以開個 100 圈左右;溫哥華台北來回飛個十趟;還有月球與地球最近的距離,差不多就十萬公里!

以現代造車技術來說,十萬公里真的不算什麼,重點是在這十萬公里的旅程當中,車陪著我們看了什麼,做了什麼,經歷了什麼?
G0010494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