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在某個聚會中,與一些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閒聊。聊著聊著,聊起了台灣環境的一些窘境,而導致台灣人才不斷的外流。
越來越多的專業人才外流,講明白點,投靠大陸市場去了。為什麼會這樣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大家都不是陶淵明,會為了五斗米折腰。做同樣的事情,在大陸卻可以拿到兩倍,三倍以上的薪水,你說,這讓人不心動嗎?而且,還有更現實的。那就是市場大小!台灣,再怎麼大,也不過兩千三百萬人。市場的大小,決定了金費跟資源的多寡。這樣說好了,假如,一個商品可以從每個消費的人身上賺到一塊錢。在台灣,努力的行銷,拿到了 1%的市佔率,那大約是兩百多萬人,也就是說廠商可以賺到兩百多萬。如果同樣的東西,去到大陸十幾億人口的市場,拿到 1% 的市場佔有率,那就是一千多萬!!這是相當大的差異性啊!不說別的,光一個上海市的長住跟流動人口算算就將近兩千萬了。人家一個大都會區的市場就可以拿來跟台灣總人口比較了,那是多麼可觀的啊!相對的,這麼大的市場支援下,廠商/公司所能夠拿出來的預算金費,當然就比台灣大了許多。而預算金費的多寡,雖然不能絕對保證能做的事情多寡,但是,沒有金費,就什麼都不用談!
在台灣工作一段時間的阿西摩其實也發現到一個問題。在台灣,很多人在工作好一段時間之後,都出現了倦怠感,包括我自己。當人已經到達一定程度之後,就開始停止進步了。原因有很多,例如,永無止盡的專案時程壓榨,不確定的需求,同業惡性競爭,卡位,等等的問題不斷的發生。這樣的惡搞,不但沒有辦法良性競爭,也導致整體產業在技術上的進步受到了限制。這個問題,在專業市場的領域中常常發生,也讓阿西摩很擔心的是,再這種情況下,大家都會有錯覺以為自己爬到了頂峰,而事實上,如果將這樣的頂峰拿去到國外比較,可能連邊都沾不上。這時候,就會有「井底之蛙」的感覺出來了。只是,又有多少人會發覺自己是「井底之蛙」呢?不僅如此,很多時候,很多工作都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但是偏偏身邊的人又不夠厲害,或者是客戶端的窗口是個沒有 sense 的人,那就會讓整個 work chain 出現瑕疵,因而造成很多不可預期的問題。
當中,有位阿西摩很尊敬的前輩告訴阿西摩,他思考著去大陸發展的原因,其實,以他現在的資歷跟技術,要在台灣搶初一片天空雖然不是問題,但是,台灣有太多的「大老」,你想要打贏這場「卡位」戰,並非容易。在台灣,會有「你的師父」或者是「你以前的公司」甚至,「你老爸」是誰的這種意識形態,這讓我們很難去突破,很難去擺脫這種陰影,也很難去走出自己的路。因為,當大家知道你的師父,公司,或是你老爸是誰的時候,要嘛,你真的很強很強很強,不然,大家根本不當你是一回事。充其量,賣個面子給你師父,你爸,你公司罷了。今天,如果你沒有這些「光環」別人看待你的態度或許就完全不一樣了。別人無法真心的去看待屬與「你」的東西。如果去到大陸,沒有人知道你是誰,也沒有人會在乎你那些「光環」因為,在那裡,你的一切,都要重新來過。可以重新定位,重新來過,給自己一個新的環境跟機會。而這是這位已經到達一定地位的前輩心中的想法。
阿西摩不是要唱衰台灣,吹捧大陸。我也可以很坦白的說,我一直以來都不屑大陸市場,只是,這幾年來,看到大陸的進步,我不得不驚嘆,當我自以為是的同時,別人已經悄悄的在突飛猛進了。尤其,當我得知了一些大陸人在做建設的魄力; 大陸為了 2008的北京奧運,知道自己在這些建設上經驗,技術,跟資歷上不夠完善,所以聘請了全球最頂尖的人士到大陸去幫他們規劃,建設,甚至營運維護等等。Discovery 也有播過,錢塘江大橋的建設,三峽大壩等等的建設,你不能否認,這幾年來,大陸在這方面卓越的成就。反觀台灣,光一個高鐵,咱們的政府,卻很自以為是的自創規格,自訂標準,創立了「聯合國」型的高鐵規格。想想,日本新幹線高鐵,跑了那麼多年沒啥大問題,不就是因為整套系統都用自己的東西,而歐洲的高速列車不也是如此嗎?然而,我們現在的高鐵,日本的列車,搭配歐系高速列車系統,光是一個系統整合上的問題,就已經讓阿西摩覺得是件浩大工程了,更何況還有進度壓力,還有其他的建構上的問題,我想,最近的新聞已經夠多了,不需要再多說什麼。不過,這說起來又會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我想,或許,我們都需要放下身段,放掉自己以為已經很有地位的事情,重新學習,重新體會世界之大。更重要的是,我們整體產業,必須開始慢慢體會這一點,才有辦法提昇自身的競爭力,才有辦法與國際接軌,讓台灣更具有國際競爭力,否則,在薪水過低,市場過於飽和,還有業界大老間的小鼻子小眼睛看世界的心態下,只會讓更多更多的專業人士被埋沒,更多的專業人士外流,而剩下的台灣。。。 大概只剩下荒島上的幾個政黨繼續玩他們自己的辦家家酒了。
或許,如同浴火鳳凰般,人必先至於死地而後生。重生,或許正是我們大家都需要的吧。